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 其单位面积价值远远高于其他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经济快速增长导致自然湿地面积大量减少,湿地功能严重退化。自然湿地的恢复和人工湿地的建立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人工湿地是指模拟自然湿地的功能及特点设计并建设成的工程系统,利用系统中植物、基质及相关微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实现污水的净化,具有低投入、节能、自我维护及良好的生态景观效应,等优点。
在湖滨带建立大规模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是保障入湖水水质安全、减缓湖滨带湿地退化, 恢复区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其运行效果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由于人工湿地应用初期主要用于污水处理, 因此对人工湿地的评价大多局限于对其水质净化功能的研究,而目前人工湿地应用的大尺度及多重功能要求筛选建立一套较全面的适合人工湿地的生态评价指标体系, 对于评价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人工湿地的管理和长期可持续运行也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生态系统评价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指示物种法和综合评价法。前者对于所选物种的要求较高, 评价结果容易受到所选指示物种的影响, 因此仍然存在指示物种筛选标准不明确以及采用的类群不合适等问题。综合评价法可以综合大量的复杂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运用不同尺度信息的多项指标对生态系统进行综合评价,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度量建立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是一种有效的系统分析和决策分析方法。
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不断成熟,除污水净化功能外,人工湿地因为其良好的景观效益,较大的湿地产出,已逐渐成为担任生态、经济、社会等多种功能的生态系统。因此该系统可持续性指标体系的确立,应从整个系统的层次考虑,其指标应是对系统的功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反馈的全面体现。